深圳美食风俗,深圳美食风俗有哪些
深圳的文化风俗是什么?
深圳的文化风俗是多元包容的 因为深圳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人们,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此外,深圳还拥有独特的侨乡文化、繁荣的创新创业文化和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这些都为深圳的文化风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深圳的文化中,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也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比如说,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潮汕文化中的“八桂八仙”、客家文化的“三年婚期”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充满生机地融入到了现代城市的生活中,成为了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支柱,也深深地影响着深圳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民间信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赤湾天后庙举 行的妈祖诞祭典活动,其中最隆重仪式就是“辞沙”大典。深圳本地流行舞麒麟和舞狮子,其中大船坑舞麒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大万祭祖、下沙大盆菜、大鹏清醮等民俗。
耍 辘 仔
玩过许多老深圳人幼时都玩过,到现在中秋仍习惯吃完柚子,用柚子皮做柚灯给小朋友玩。以前没多少玩具,物尽其用,就把柚子皮镂空成三角、圆形、菱形等形状的洞,里面放盏油灯或点支蜡烛,用棍子提着玩。
客家人管柚子叫“禾辘”,圆圆的,像车轱辘,所以称为“耍辘仔”。
深圳的传统文化?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久远,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族人的祖先于清康熙年间迁徙至沙头角后创造的民间广场舞蹈,别具一格的舞姿和精美传神的道具极具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岭南客家传统文化特色浓郁,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也是沙头角深港两地居民源远流长的同胞情感与文化交融的精神纽带。2008年,沙头角鱼灯舞作为优秀中华民间传统文化,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舞
第三代传承人吴观球介绍
“鱼灯舞让人开心,喜庆的日子要舞它。”
吴观球将民间故事
融合进鱼灯舞里
他从14岁开始接触鱼灯舞
到现在七十九岁了
有50余年的舞蹈经验
深圳除了有移民文化,也有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过年时,舞龙、舞狮、舞麒麟是深圳传统年俗不可或缺的一份喜庆。
舞麒麟跟舞醒狮有点类似,都是一个人掌握麒麟头,另一个人掌握麒麟尾,醒狮讲究跳跃,所以狮头要小个子,麒麟讲究威武生动,因此麒麟头要大个子。麒麟长度比醒狮长,鼓点、节奏、伴奏乐谱都复杂得多。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各地风俗习惯都有;如果一定要说本地原有的,有客家的民俗风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ealthskincarebeauty.com/post/40658.html发布于 11-21